财迷‖这个游戏究竟谁在赢?解读1-5月15万亿资金的流向、后果和对策

点此链接阅读体验更佳:财迷‖这个游戏究竟谁在赢?解读1-5月15万亿资金的流向、后果和对策

 

著名梗图镇楼

闲话休提,直捣黄龙。

2019年底,中国的M2是198.65万亿元,同比增长8.7%。

2020年底,中国的M2正式突破200万亿元大关,一年增加了20万亿元,达到了218.68万亿元,同比增加10.1%。

2021年底,中国的M2是238.29万亿元,一年增加了将近20万亿元,同比增加9.0%。

2022年底,中国的M2是266.43万亿元,一年增加了28万亿元,同比增加11.8%。

疫情三年,神州M2一共增加68万亿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大约是48571元。

但奇怪的是,这三年68万亿人仔(接近10万亿美刀)的天量资金不计成本地砸下去之后,大家都以为“大力出奇迹”——疫情放开后经济会迅猛恢复。结果,今年初整体经济看似要勃起,五一之后很快又“举而不坚”,疲软下来,以至于各大平台至今未能公布6.18的销售数据。

用经济学术语讲,此乃已经遭“流动性陷阱”。

辣么,这68万亿的天量资金究竟流到了哪里?为什么68万亿天量资金砸下去,却像是流进了资金黑洞?

这是一个很宏大的话题,一篇文章是讲不透的。财迷不揣冒昧,试图通过分析2023年1-5月所新增的15.6万亿M2(广义货币)之流向,来帮助列位看官管窥疫情期间68万亿资金的流向,并顺便回答如下之问题:(印钞)这个游戏到底谁在赢?

粤开宏观的报告显示:“今年1-5月(2023年1-5月),M2总量新增15.62万亿元。截至5月底,其中的0.01万亿元成为了流通中现金,9.26万亿元成为了居民存款,0.35和4.17万亿元分别成为了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还有1.83万亿元成为了包括非银存款在内的其他存款。”

具体见下图:

这听着很不错的样子,似乎9万亿资源都流到了草民手上,并被大家存进了银行。

但是且慢——就财迷的了解,神州各地并没有出现给大家发钱的行为。而最近一段时间,大家的收入即使没有减少,也至少没有增加。那么,这15.6万亿究竟去哪里了?

我们可以看看粤开宏观的研究员对这15.6万亿M2来源的进一步分析。因为只有知道了来源,才会知道这15.6万亿广义货币的真正流向:

来源一:政府发债和央行上交结存利润。

其中包括:

a)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为应对显著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政府债券发行速度明显加快。见下图,最近一段时间同比上涨了11%-23%,比得上疫情之初的高峰期。

具体起来,最近几年,每年发行的债券都在7万亿以上,是疫情前接近两倍:

而2023年1-5月,债券已经发行35378.76亿,目测今年债券发行也会在7-8万亿之间:

b)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1.13万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

解释一下,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虽然特殊,但也有收入,大致包括利息收入,即金融机构再贷款利息收入、再贴现利息收入等;业务收入,即外汇储备经营收益、金银业务收入、证券买卖收益等;以及其他收入。

据界面新闻报道: “人民银行结存利润主要来自过去几年的外汇储备经营收益,不会增加税收或经济主体负担,也不是财政赤字。人民银行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不会造成财政向央行透支。”

这里一个有趣的点是,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美联储净利润达888亿美元,较2019年增加333亿美元;向美国财政部上缴利润885亿美元,较2019年增加336亿美元——也就是说,美联储这个全球第一大央行,净利润也才5000多亿人仔。而神州央行靠着3.2万亿美金的外汇储备,居然能上交1.13万亿人仔,也就是1600亿美金,可见神州央行盈利能力是美联储近两倍,比美联储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牛就一个字。

只有一件事,财迷有点好奇: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金额8670.6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732.7亿美元。降幅达到16.7%。即使我们按神州持有的国债有1万亿来算。按照现在米帝国债的利率(5.25%),万亿国债也仅有500亿左右纯利润——所以,央行一定是非常善于经营,才利用外汇储备获得了上万亿人仔(1600亿美金)利润。

以上扯远了,各位只需要知道:上半年这15.6万亿新增货币中,有3.5万亿是新发行的政府债券,有1.3万亿由央行上交,就行了。

来源二:银行系统让利

商业银行是营利性组织,当银行盈利增加,未分红的那部分资金将积存于银行内部、退出社会流通,也就是回笼货币,从而减少M2。相应地,若银行将本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利润拿出来,为居民和企业减轻债务负担,就会投放货币,从而增加M2。具体见下图:

来源三:金融加杠杆

在货币宽松、债券牛市的背景下,券商自营、基金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加杠杆投机的冲动,它们通过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等方式向银行借入资金,形成非银存款,从而增加M2。

2022年四季度,曾出现过短暂的金融去杠杆。当时债券市场大幅调整,导致理财产品净值回落甚至破净,继而引发理财产品赎回潮,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债市压力,最终形成负向循环。非银金融机构不得不降杠杆,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同比大幅下降。随着债市和理财市场企稳,2023年非银金融机构重新加杠杆。具体见下图:

来源四:理财资金回流银行存款

有些理财产品的资金在银行表外,因而不被纳入M2统计,当居民和企业赎回这部分理财产品,将资金转为银行存款,会增加M2的数值。

随着理财产品打破刚兑,以及理财收益率与存款利率的利差趋于收窄,居民和企业的理财资金逐渐回流至银行存款。2022年,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减少了1.35万亿元;此外,据央行披露,2023年一季度末,资管产品直接汇总的资产合计94.7万亿元,较年初减少1.6万亿元。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各种来源对M2增长的贡献:

根据上图,这15.6万亿新增M2,包括但不限于:3.5万亿的债券,1.1万亿的央行上交利润,1.6万亿的银行理财流失,最多2万亿的银行让利,和至多2万亿金融加杠杆(上图绿线/紫线包括区域不到红线包括区域一半)。

综上,3.5+1.1+1.6+2+2=10.2万亿——也就是说,15.6万亿新增货币中有10.2万亿是以上四大原因而增加的。

辣么,问题就来了:还有5.4万亿的新增货币来自于哪里?

答曰:有可能是货币的乘数效应——但问题在于最近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在萎缩,最近的居民贷款看上去也就2万亿左右:

所以只能解释为企业的贷款不少:

但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0%,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7.6%和47.9%,比上月下降1.6和1.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而且是连续两月下降——这也就是说,钱都被央企国企(大企业)贷过去了,小企业拿到的并不多。

以上是接下来推理的数据基础,接下来的才是重点。

粤开证券研究员称:“导致当前经济和通胀低迷的真正原因,是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并举出了相应的例子:

在上述两个情景中,货币总量一直是100元,但是为什么情景二中的GDP却出现了下降?因为情景二中B把赚到的钱直接存了起来,而不是像情景一中那样拿去消费,并导致C失去了收入。两种情境中,货币流通次数分别是2次和1次,而这导致了同样是100元的货币总量,GDP却分别增加200元和100元。

由此,粤开证券研究员推论道:“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同样的问题,居民的消费、购房以及企业的投资意愿低迷,尽管货币总量增加,但货币更倾向于被储存起来,而不是被用于交易流通,于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最终导致经济和通胀的低迷。”

粤开证券研究员也给出了解决方案:“因此,除了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向经济注入更多货币以外,更重要的是提振居民和企业的信心与消费投资意愿,让货币都流通起来,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了,经济也就起来了,就业、收入以及民众的幸福感也都会随之上升。”

对于粤开证券研究员的解决方案,财迷只能苦笑——看对了病,但却开错了药。

前面数据都很清楚:这15.6万亿新增M2中,有3.5万亿是政府和企业债券,1.1万亿的央行上交利润(这笔钱显然变成了财政拨款),以及2万亿的银行让利(这笔钱部分流向居民,部分流向企业,我们姑且认为一半一半)和2万亿金融加杠杆(这笔钱很明显不会流到普通人手里)。另外还有好几万亿的企业贷款。而流向居民的,仅仅只有1.6万亿的银行理财产品流失,2万亿左右的居民贷款,以及1万亿的银行让利。

所以,15.6万亿的新增M2里面,属于居民的钱也就4.6万亿,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房贷——居民就是想花钱,也没钱可以花。另外有11万亿,都是各级地方政府债券,财政拨款,以及企业贷款(主要是国企央企)。

粤开证券研究员说要“提振居民和企业的信心与消费投资意愿”,让货币都流通起来,那也得让钱流到广大草民和中小企业的手中,才行吧?

所以,粤开证券的研究员不知道是too simple ,sometimes naïve,还是过于江湖,过于世故——不管如何,这庸医的名头恐怕是跑不了。

于是,我们有如下结论:

1)2023年1-5月,神州新增的15.6万亿广义货币(M2)中,真正流向居民的,只有4.6万亿。

2)由此,我们可以合理推论,9.26万亿元的居民存款中,绝大部分都不是普通“居民”的存款。只是有人借了我们“居民”的名头存钱——毕竟,即使老百姓把那4.6万亿都存进银行,也就9.26万亿的一半。

3)大家千万别怪罪是我等草民不消费,草民现在手里是真没钱。不愿意花钱的,不是我等草民,也不是广大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而是另有其人。

4)今年1-5月这15.6万亿流向既然已然清晰,疫情三年那68万亿的流向,想必各位聪明的看官也可以举一反三了罢?

现在,我们就可以来回答刚开头的问题:从2023年1月到2023年5月,印钞这个游戏究竟谁在赢?

答曰:你我草民显然没赢,因为即使是名义上流向居民的资金和贷款(4.6万亿),也只占了15.6万亿的不到1/3。

神州经济也没赢,因为只有10来亿的普通居民的消费增加,内需才会真的起来,并进入良性经济循环。

真正赢的人是谁?相信各位聪明的看官已经有了答案。

财迷这里再讲几点事实:

1)神州国内市场已经是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

且在未来会贡献全球奢侈品市场6成的增长份额:

2)从2023年初开始,M1(流通现金+单位活期存款)增速就要低于M2(M1+活期及定期存款+券商保证金),这被叫做“剪刀差”,明显表明普通居民存钱多,花钱少。

而如果这种“草民想花钱却没钱,各路“大佬”和“富豪”有钱却不愿花钱的情况继续存在,这个剪刀差也将一直持续。

3)讲一个笑话,既然神州人号称“基建狂魔”,产能如此充沛,那神州房价应该很便宜吧?

4)雅戈尔当年做衬衫积累了第一桶金之后,囤了非常多的地,之后每年年报的主要收入都是来源于卖了几套房。与之类似的还有海马汽车,远看是造车的,近看是做二手房交易的:

但我们也不能怪雅戈尔或者海马汽车,毕竟,老百姓都忙着还房贷,没多少钱用来更新自己的旧车。所以,这些公司如果不跟着炒房,早就破产倒闭,“为社会输送大批人才”。

5)大量资金未能流向普通居民这件事,影响不仅仅是经济,还有世道人心。

2015年,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库存,如果在那个时候就开始限制房地产发展,防止人才和资金流入房地产,吸干实业。则何至于有今日之局面?

然鹅,2015年的各地衙门大搞“去库存”,“转杠杆”,外加万达、恒大、融创、碧桂园等大型房企“下沉”到二三四线城市,将百姓的六个钱包基本都掏空。

2015年之前,啃老是被鄙视的,大家都还想着劳动致富。

2015年之后,看着一大堆拆迁户和炒房客轻易赚到别人一倍子都赚不到的钱。看到北上广深的本地普通家庭孩子都不用上班,随便卖一套老破小就是3-4百万,抵得上内地很多家庭一辈子的收入。不少年青人开始破防,开始崩溃。

啃老变得理所当然。

见到马云喊爸爸变得理所当然。

见到王撕葱就“坐地排卵”也变得理所当然。

即使在渔村这样的社会,也没有像是神州那样“一切向钱看”,很多人还会关心一下心灵建设或者公共事务。

当然,那时候也是撕葱爸最风光的时候:公开宣布小目标是一个亿,公然宣称“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所有的风清气正,公序良俗都被房价带来的暴富摧毁。

下面这个7年前的段子说明了一切:

这都还不算,大部分实体企业被打压得很厉害:

a)大部分人才都不愿意呆在制造业拿几千元死工资,宁可削尖脑袋去地产业,做地产中介——毕竟,那几年地产中介一年赚几十万是稀松平常,我甚至遇到过一年赚上千万的美女中介。

b)随之而来的还有租金上涨,人工上涨,制造业企业运营成本大增,抗风险能力下降,稍有运营不利,瞬间就会被各种开销压死。

所以,最近大量小微企业老板的心态已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此问题不解决,通缩不但会如期而至,且会持续很多年。

6)(此处有删节)

7) 哪些省份最容易先放烟花?最容易出现大范围降薪和福利减少?下图中借新还旧占比较高这些,比如江苏、云南、广西、辽宁、陕西、山西、黑龙江:

所以,在这些省份的看官还请注意:别轻易借钱,多留现金,好好锻炼身体,等十来年后的下一次起飞。

 

言尽于此。

 

参考文献:

罗志恒、马家进(2023). 广义货币M2高增与经济和通胀低迷并存的原因.粤开宏观.2023年6月20日

界面新闻(2023) 央行:今年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超1万亿元,界面快报 , 2022年3月8日,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7185106.html

 

PS:此文有部分内容无法发在这里,对此财迷只能说抱歉。各位如果想要看未删节版文章,请点击此文链接并拉到最后加财迷VIP群:《财迷‖一文讲透近期全球投资环境:负利率时代,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挣钱?

 

最后,喜欢财迷文章,想了解更多?请在微信里关注公号“JLTCM2016”,或扫描下列二维码:

同时,为防失联,还请关注公号:“九龙塘月兑之家”作为备份。此号将在未来每月推出一篇有趣的润(yi)学(min)视频,同时财迷也会将一些原创文首发在这里:

各位还可以在微博、知乎、雪球、推特中关注ID:“九龙塘右眼财迷”。财迷会在这些平台同步发文。

各位也可以在B站(境内)和油管(海外)关注财迷的视频号:九龙塘右眼财迷。财迷暂定会每月发布一期视频。

各位想要了解财迷自己的投资动向(我会把个人投资记录经过处理后发到朋友圈)或者问财迷各种问题,请加财迷微信CMXHHK20(这个号也是用来防止失联的)。同时,财迷也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即时的经济信息(已经加过财迷旧微信号的读者请勿再加,新号旧号内容都一样,否则会被拉黑)。财迷文三俗内容多,各位想要了解财迷分享的往期被删文章,可以从公号下“鼓瑟吹笙”一栏进入财迷QQ群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