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迷‖他为何不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毒斯坦福博士报考皖北乡镇公务员

点此链接阅读体验更佳:财迷‖他为何不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毒斯坦福博士报考河南乡镇公务员

 

闲话休提,直捣黄龙。最近有网友发现皖北某县乡镇公务员政审名单中赫然出现了一位名叫“苏X”的斯坦福大学毕业生:

通过好奇网友在网上的查询,发现中国科技大学网站里有一位跟网传政审表里“苏X”同名的学生。这位靓仔高中毕业于安徽萧县实验高级中学,考入中科大后,曾获得该校最高级别奖学金(郭沫若奖学金),最终去向也恰好是美国斯坦福大学:

知乎上有答主也指出此人是其高中校友,本科在中科大就读,博士则在斯坦福深造,并已经于2023年毕业(图看不清请点击放大,下同):

有人查过,他博士研究方向是物理/材料的交叉学科,有一些论文发表,不过发表的期刊质量都比较一般(图看不清请点击放大,下同):

财迷在网上看了一圈,发现不少自媒体账号都在解读此时的时候,将斯坦福博士卷乡镇事业编归咎于经济大环境太差,云云。而财迷一向清新脱俗,不会人云亦云——窃以为这件事真不怪大环境,主要原因还是此君的原生家庭限制了其认知,导致他将一手好牌打烂。列位看官要引以为戒。

接下来财迷就来做个解毒:

 

ONE.斯坦福博士的一手好牌

 

开门见山,财迷在本节的论点是:根据米帝移民局的制度设计,95%的留学生无法留在米帝,但这位斯坦福的仁兄其实有很大机会可以留下来。原因如下:

大部分本科/硕士生留美的路径是毕业后opt入职,抽h1b,办基于Perm的EB2/3绿卡,但是这条路困难重重。

首先,找工作不容易。绝大部分的文/商科生毕业了只有一年的OPT签证(Optional Practice Training,美国移民局发给应届毕业生的校外临时工作许可)。这意味着文/商科生需要在一年内找到工作并顺利转成H1B(米帝工作签)。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好一点,有3年的OPT签证,但很多STEM专业又有10043的限制。

其次,即使用OPT找到工作,要想转H1B还得抽签(Lucky Draw),近年来参与抽签的人越来越多,2024财年的中签率仅14.6%。

最后,拿到H1B也不能保证绿卡。因为H1B也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是被辞退,几个月内没找到下家,连h1b都保持不住,更别提绿卡。所以会有一些被公司辞退的码农绝望到要自杀(当然实际上很少,大部分都被公司转到加拿大去gap,然后再转回米帝)。

综上,由于学科/抽签/辞退无法续签等障碍,在米帝留学的本科/研究生95%都是留不下来的。

但这位苏姓靓仔就不同,他是斯坦福Ph.D,拥有博士学位。在H1B上,博士比硕士多了不少选项。除了进公司,此君还可以去米帝高校当教授、讲师或行政,也可以去科研机构做博后——只要是非赢利机构,H1B可以免抽签并且全年可以申请,无时间和名额限制。

至于申请绿卡,博士在高校当Faculty,时间上比企业快,通常入职18个月内就可以办第一步Perm,而企业潜规则是3年后再开始给你办——这意味着,哪怕此君去的是社区大学当Lecturer或者Teaching Professor,都有机会转H1B并且拿到绿卡。而对于一个斯坦福博士来讲,只要情商正常,在北美找一个排名低一点的学校教职,应该问题不大。

另外,此君还有一些论文和奖项,这样他的H1B就多了一个O1选项,绿卡多了NIW/EB1A/EB1B三个选项。他可以申请EB1A/EB1B杰出人才签证,通常需要2-5年左右排期。作为名校的STEM博士,此君还可以通过National Interest Waiver(NIW)申请绿卡,这个可以DIY,不需要经过雇主申请或必须有工作。

综上,此君拿到绿卡的可能性也比普通硕士和本科生大得多,可谓是一手好牌。

 

TWO.考乡镇公务员恐会将好牌打烂

 

此君回国考皖北乡镇公务员,很容易好牌打烂。这里财迷并不想说什么基层工作会浪费国家人才的空话,而是基于此君的切身利益来进行解毒:

1)此君本科是中科大的Honor Student,硕博又在斯坦福,虽然学术成果不多,但回国随便找个末流985或211,只要情商基本在线,能进的机会很大。然后再会来事一点,宣传自己放弃了米帝百万年薪,回来报效祖国,云云,搞不好还可以替自己争取一点资源,多带几个学生替他出成果。再不济,他找一个好一点的合资/民办大学当专任教师,也会有大把学校抢着要。

2)有人说此君可能读博多年,已经厌倦了学术,想找个地方躺平。这合乎逻辑,也可以理解。但问题是,他即使到了乡镇,也很难躺平,而且会碰到显而易见的天花板。理由如下:

第一,现在的各地基层工作非常繁琐,各种压力山大。俗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进去很不好躺,提桶跑路的大有人在。

第二,皖北地区各位懂的,传统黄泛区,朱元璋的家乡,经济并不好,公务员降薪/推迟发薪屡见不鲜,搞不好就是整月996,工资三千蚊。

第三,此君在那个名单上太扎眼,这并不是好事——首先,对于这样的人才,基层领导估计都不知道该如何用,搞不好还会觉得此君是威胁,这条靓很可能稍不注意就会被孤立。其次,有的大专领导最喜欢的干的事就是拿高学历人才立威做筏子。万一遇到这样的领导,这条靓就只能自求多福。

 

THREE.此君家里并没有硬关系

 

当然,我们不排除还有一个可能——此君家里有很硬的“关系”,到乡镇做公务员只是充实一下简历,很快就能靠着关系升上去。

但据网友@ssds分析,这个可能性也很小——此君16年本科毕业,正常情况下现已30岁。他考上的这个乡镇公务员岗位,通常有5年服务期,5年内不能参加遴选。过了5年,他已35岁。对于公务员来说,最怕的就是卡年龄,35到不了处级,这一辈子基本到头。

而且,但凡此君有点硬关系,他根本就不需要参加省考——斯坦福博士,随便安排个国企(快车道),工作两三年升个副处,哪个人敢逼逼赖赖,说三道四?但省考乡镇公务员规定了5年的服务期,规矩定下来就不能随便破例——说句实在话,此君的关系要真是硬到可以让他在国企两三年升到副处,肯定也有能力帮他在米帝安家了。

简而言之,此君家庭背景应该不算很硬,而且家族中也没有什么有见识的人——但凡是有一个有见识的,帮他设计一下,本科毕业不去斯坦福,直接走选调,也比读了7年博士之后再回来考省级公务员强。财迷在网上也查到有网友讲他是普通农民家庭出身,算是一个旁证:

当然,也会有人说此君或许并不看重以上的诸多计较和蝇头虚利——但是,假设此君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对俗世红尘的蝇头虚利不再挂怀,那或许就应该去出家。比如互联网上古时代很出名的北大数学系高材生柳智宇,就是在帝都龙泉寺出家。但此君并未仿效柳前辈,说明他尘缘未断,仍然对这个花花世界有所留恋。

 

FOUR.希望此君在未来能及时止损

 

行文至此,我们就可以做出以下合理的推论:此君之所以会选择这条路,很可能是因为他博士毕业后厌倦了科研,想找一份非学术类的工作。但最近两年的就业环境即使不算是凄风苦雨,也可谓凄凄惨惨戚戚,此君一直没在大城市找到钟意的工作。父母都希望小孩留在身边,此君的父母也不例外,一直劝他返乡工作(顺便也可以照顾其父母)。而皖北小地方,最好的工作就是当公务员。于是此君干脆就报考了隔壁县的乡镇公务员,并且顺利考上,进入了政审阶段。

这都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此君和他的家长可能并不知道的是。这等于是才出火坑,又入牢笼。

大部分小镇做题家之所以不愿意留在家乡,就是因为家乡的人力资源不值钱。县城里大部分的工作收入都在1000-3000之间。能挣钱的位置,比如电力/烟草/银行,都被县城婆罗门及其亲属们把持住了。外人进入这个体系,只能去做最苦最累的活。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在外面挣到的钱要多得多。

另外,体制在设计上就专门把所有人都设计为螺丝钉——刻意让所有的工作岗位都可以替代。这一方面保证了体制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正常运转——任何人都可以被替换,没有人不可或缺。另一方面,这样也导致真有能力的人会感到自己的才华在体制内施展不开——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趴着。爱因斯坦去了也得递烟,霍金去了也得敬酒。

由此,财迷不怎么看好这位斯坦福博士即将开启的县城公务员人生,这位靓仔的选择很可能被他的原生家庭的认知限制住了,希望他在未来能看清形势,及时止损。

 

FIVE.这个故事对我等草民的启发

 

第一,小镇做题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认知模式。

各位不要小看原生家庭所带来的认知模式的影响:财迷在渔村读书和刚工作那一段时间,一直是和别人合租,前前后后总共换了五六个室友。几乎对所有室友,财迷都劝他们留在渔村,但最终留下来的只有一位。

财迷这些室友的学历都不低,毕业学校包括但不限于浙大、上海交大、华南理工和电子科大。但大部分室友的父母都会劝他们毕业后回家工作。彼时彼刻,国内还没有现在这么卷。财迷曾基于数据给他们讲过未来会怎样,这些人真听进去的,其实不多。后来他们之中还有人找财迷咨询想到渔村,但签证断掉再续签相当麻烦,最终也只能作罢。

财迷自己也是小镇做题家,也获得了一个Ph.D学位。但财迷到香港读博之后才发现:香港本地的精英学生一般都不会选择读博,大部分都是本科去读医学/金融,最多再读一个硕士进修一下。这背后的原因,主要就是读博太辛苦,而且性价比极低——本地医学生一毕业进入公立医院,就有7万左右月薪,高级的顾问医生月薪更是可以达到25万:

而如果自己开诊所做私家医生,那就可以升级为月球人(月薪百万,粤语中一百万为一球)甚至星球人(一星期收入达到百万),这个收入水平,普通博士一辈子都难以企及。

而由于近年来经济不是很景气,所以渔村金业从业者收入有所下降,但仍然不是普通博士可以碰瓷的——渔村金融业从业者收入甚至比新加坡还要高,即使投行最基层的分析师,年薪也达到了72万港纸:

至于原因,是因为渔村没有国防/外交方面的开支,所以税收要比新加坡低得多,这些钱全部被企业作为薪酬给了员工。

也正是因为财迷意识到读完博回国教书的收入没法子和在渔村工作相比,所以毅然放弃了内地教职,转而继续在渔村揾食。虽然家里老人也希望我回去,但我每次都想办法搪塞了过去。同时对室友,财迷遇到合适的时机也会劝他们一起留在渔村。

就目前来看,财迷的决策似乎是对的。起码财迷现在的收入要比去当高校青椒高得多,而且时间也自由得多——只要家里老人需要照顾,财迷随时可以买张机票飞回去。而财迷那位唯一留下来的室友,工作才两三年,工资已经涨了不少,工作也不卷,比国内的同学们过得舒服得多。

所以,各位小镇做题家要想实现阶层上升,读一个好学校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很多坑需要避开。家里长辈如果本身只是普通人,他们的建议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行动指南——但凡是他们有一定的见识,也不至于还在老家混。

各位该做的,是看这个国家/地区最聪明的男生和最漂亮的女生都去了什么行业——这些行业才是最有前途的行业。放眼全球,最聪明的男生都去了硅谷做码农/搞AI,最漂亮的女生都去了华尔街/中环做金融(不懂的可以去抖音搜一下),这就应该是小镇做题家应该努力的方向。

第二,更深一层讲,小镇做题家要学会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作为曾经的小镇做题家,财迷还想说的是:做题家们不能只是做题,还要学着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曾在书里写过一个故事:他当知青的时候,曾喂过一只特别的猪。这只猪“长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而且特别警醒,“哪怕你把劁猪刀藏在身后,它也能嗅出来,朝你瞪大眼睛,噢噢地吼起来。”

这只猪因为学汽笛鸣叫,搞到工人提早放工,所以被领导“定成了破坏春耕的坏分子,要对它采取专政手段”,但领导多次组织围捕,均未能获得成功。作者说多年后在甘蔗地里还见过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还认识作者,但已不容作者走近。

最后,王小波写到:“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很明显,这只猪身上,寄托了王小波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向往——无视别人对生活的设置,避开了社会“劁猪刀”的去势。这只猪是一只猪,但又不仅仅是一只猪,这只猪身上,有着张爱玲的影子,也有着潘石屹的影子——小潘说过的话值得众多小镇做题家学习:“我从小就不听话。我要是听话,只怕现在还在村里喂猪”。

就财迷收集到的证据来看,本文中这位斯坦福博士,恐怕就没有学会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值得我等小镇做题家引以为戒。

财迷还想多说一句的是:我等草民,如果只有人力资本,没有关系资本,都要学会无视别人对生活的设置,避开社会劁猪刀的去势,在暗中慢慢积累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能力/资本(比如学技术/炒美股),万一某一天突然槽里没食了,还可以跳出去外面混饭吃——在土地财政收入下滑了3/4的今天,培养这种能力,或有一定的必要。

第三,真实的就业数据可能比政策制定者看到的数据更差。

斯坦福博士卷乡镇公务员,这或许是他个人的问题。但下面这些高学历人才去到基层,和蓝领抢工作,或许就不是个人问题。

比如哈佛博士入职深圳街道办(这个其实还好,毕竟是南山区街道办):

人大硕士当外卖小哥:

北大博士做城管:

哈佛硕士回杭州考公:

说实话,我很担心各级衙门的白纸扇对灵活就业的数据估计错误。治理国家不是玩《钢铁雄心4》。《钢4》里面玩家是开了上帝视角,所有数据都是准确透明。现实世界里治理国家,如果你没有在基层混过,对数据不敏感,很可能会被掺水的数据所欺骗。因为基层最擅长的就是忽悠和遮掩。就像是普大帝,他决定发动鹅乌战争之前,国防部长绍伊古和情报部门告诉他乌克兰人将会望风而降,1小时22分就可以速通基辅。实际情况却是他的部队一小时22分又两年零4个月都还没有速通基辅,以至于普京最近用一个经济学家换掉了绍伊古:

第四,精神小伙与三和大神的出路比小镇做题家的内卷更值得关注。

最近的形势几乎已经接近了80年代初“严打”期间的情况——如果不是更加严重的话。

当初的回城知青/无业游民也就1600万左右,而如今 “灵活就业”的知识青年,最乐观估计也有5000万(我去年有文章估计过),还不要提大量算不上知识青年的三和大神和精神小伙。

小镇做题家们最近内卷,去做城管和外卖员,其实挤占的是底层蓝领的岗位。小镇做题家们好歹还能找到工作。被他们挤占了位置的哪些三和大神和精神小伙们,其实才是最危险的一群人——这群人的抗风险能力最差,又属于“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未来的黄巢/秦钟权甚至环保主义者Pol Pot,都可能发源于此。这一点,值得政策制定者注意。

最后,做个总结:通过证据收集和推演,我们似乎可以确定这位斯坦福博士选择报考乡镇公务员,是囿于他原生家庭所带来的认知模式——他厌倦了读博,家里人却认识不到斯坦福博士对于获取米帝身份的巨大优势,无法替他分析形势,陈明厉害,坚定他留在米帝的决心。同时,对于他回国后该做什么,也没法替他想到更好的出路,于是基于个人认知局限,索性让他考了一个离家比较近的乡镇公务员——殊不知如果此君情商不够高,这对他来说很可能是才出火坑,又入牢笼。

这种情况其实在名校毕业的女生里面比较常见,但女生的好处是可以在本地嫁个好人家,相夫教子。但此君是个男性,并不具备这个优势。

希望这位仁兄能及时止损。也希望列位看官(尤其是那些和财迷一样的小镇做题家)能就这位斯坦福博士的个案看清利害关系,在未来的人生抉择中尽量突破原生家庭带来的认知局限。更希望各位和财迷都能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过上王小波希望的哪种生活。

言尽于此。

 

 

最后,喜欢财迷文章,想了解更多?请在微信里关注公号“JLTCM2016”,或长按扫描下列二维码:

同时,为防止失联,还请关注公号:“九龙塘月兑之家”作为备份。此号将在未来每月推出一篇有趣的润(yi)学(min)视频,同时也会把一些原创文章发这里:

各位还可以在微博、知乎、雪球、推特中关注ID:“九龙塘右眼财迷”。财迷会在这些平台同步发文。

各位也可以在B站(境内)和油管(海外)关注财迷的视频号:九龙塘右眼财迷。财迷暂定会每月发布一期视频。

各位想要了解财迷自己的投资动向(我会把个人投资记录经过处理后发到朋友圈)或者问财迷各种问题,请加财迷微信CMXHHK20(这个号也是用来防止失联的)。同时,财迷也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即时的经济信息(已经加过财迷旧微信号的读者请勿再加,新号旧号内容都一样,否则会被拉黑)。财迷文三俗内容多,各位想要了解财迷分享的往期被删文章,可以从公号下“鼓瑟吹笙”一栏进入财迷QQ群观看。

Posted in 财经 and tagged , , ,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