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链接阅读体验更佳:财迷精选‖值得读的万字长文:普通人出路到底在哪里?如何跨越阶层?
财迷按: 最近财迷在知乎闲逛,意外看到一个问题下面有好几个不错的答案值得分享,所以这里特转载以飨列位看官。
这个问题 是:在如今这个经济不算非常景气的年代,普通人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如何跨越阶层?
而财迷精选了三篇文章来回答以上问题。第一篇文章指出:神州很多人会一直陷入贫穷,不是因为懒或笨,而是因为没有资源,还缺乏运气(以及勇气)。第二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则是:运气在国人的奋斗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很多人并非自己未卜先知去上车,而是阴差阳错地就坐在车上。第三篇文章则提到先要稳住,然后再找一些结构性机会。
窃以为这三篇文章的见解都很独到。值得一提的是:这三篇文章有两篇作者为女性,其文笔很细腻真实,让人可以感同身受,所以财迷特此转载,希望列位看官能借此趋吉避凶。
周末财迷另有长文,敬请期待。
以下为精选文正文:
文章一:《神州穷人很多不是因为懒或笨,而是因为没有资源,还缺乏运气》
作者:匿名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说说自己的经历吧,现已不惑之年,奋斗了半生,曾经越努力越绝望,挺过来再回头望,好似月淡风清波澜不惊——运气和机遇才是那最后临门一脚,但很多人在绝望中放弃,再也等不到了。
出生于二线城市,独生女,父母普通工人。比起那些出生于偏远山区的农民,真不好意思喊穷。这样的出身想跨越阶层尚且难如脱皮,还不一定跨上去,何况更底层的人呢!
童年家庭和睦,但居住环境不好,被邻居猥亵过,始终没敢告诉任何人,知乎是一个树洞。
1988年的学区房不像现在这样疯狂,但也有了苗头,家附近有两所小学,那时还是人情社会,父亲找了一位当老师的老邻居,让我念了较好的那所学校,记得当年父亲只提了一筐鸡蛋作为谢礼。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低生育率加上东北人口外流,那所当年还不错的小学已经变成农民工子弟学校,在校学生数不足当年的四分之一,人口红利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缺乏新鲜血液冲击,越是人缩减和人口外流的地区,阶层固化越严重
94年小升初,择校已经蔚然成风,小学同学中公务员、老师、医生、事业单位和下海赚到钱家境好点的同学都成功择校,没有去上那个口碑不佳的对口初中,阶层分化已初见端倪.
那个年代恰逢气功热,父亲练气功本是为了锻炼身体,却意外因为这个爱好结识了上一阶层的人。这些人的提携在日后的高考中再次发挥了作用。
我虽然上了升学率欠佳的初中,但父亲那个业余爱好结识的知识分子朋友,帮我调剂到“快班”。当时初中8个班级,只有两个“快班”。虽然个人意识觉醒,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但差学校升学率低,如果不是父亲助推进入“快班”,拥有相对好一点的师资和氛围,个人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有理想的结果。
初中始终保持年级十来名的成绩,当年有个政策,叫指标到校。这个政策是针对那些师资薄弱的学校,只要学生成绩在全校前列,即使没有达到重点高中的录入分数线,依然可以按照名次录取。当时我的成绩排名完全可以报排名第一的重点高中,却为了“稳”,报考了排名第二的高中。
有的家长时刻与班主任沟通,根据各重点高中报名的激烈程度调整报考学校。事实证明信息真的很重要(评论区指出,我的错误在于信息闭塞,不论中考还是后面的高考、考研,一分就足以排名考几十甚至上百人。不得不承认能力的局限性,我的能力只够专注于成绩一分一分的拼,重要信息的获得也是需要做功课投入时间和精力成本的),很多成绩比我低很多的同学,在家长的指导下通过报名技巧,避开了竞争对手,念了排名第一的重点高中。
最重要的是排名第二的学校距离家很远,每天要换乘拥挤的公交,本就睡眠不足的高中,大量时间浪费在疲备的早晚通勤上,很难说对高考成绩没影响。
现在回忆,很后悔当初的决定,其实就算为了“稳”,也可以报名排名第一离家很近的重点高中。只要填写同意自费,这样就算考砸了,自费降分录取还能托底。懂事的孩子心疼父母赚钱不容易,舍不得填写自费选项。这可能就是一种阶层的眼光局限性。
九十年代高中入学时班级只录取了46人,其中只有一半是我这种纯公费生,剩下一半是一年学费7500元的自费生,后来班级发展成64人,据说后面进来的插班生最少一次性要缴纳3万以上的赞助
高一就文理分班,询问父母和亲戚都不知道该怎么选,我自己选择了理科,因为听人说女孩子学理科以后好就业。
事实证明好像又选错了,高中数学和物理有时甚至会不及格,不得不承认智商一般,但对文史却很有兴趣,不乏融会贯通能力。那个时候诗词还作为必考项,做为一名理科生曾经碾压了所有文科生,诗词全校第一。
在九十年代东北的下岗大潮中,我家也未能幸免,但比一次性清算那种要好一点。父亲跟着工厂搬到遥远的郊区上班,起码保留了基本工资,母亲为了生计还兼职过一段时间钟点工,给有钱家的孩了做营养餐。我对食物没有任何要求,母亲在工厂的食堂工作,厌恶家里家外重复的劳作,所以初高中吃的最多的是方便面。
认识到穷并产生严重无力感是市里搞形象工程,要求各个高中抽调女生跳集体舞。都知道耽误学习,就是抓壮丁完成上面的指标,家长们各显神通把自己的小孩脱出来。父母都是老实人,下岗对自信也是一种打击,他们几乎从不和老师沟通,母亲把事情推给父亲,父亲犹豫再三,还是没去找班主任,对我说:“你训练的时候假装晕倒吧,以后就不用去了。”而我不好意思众目联联下假装晕倒…..最后大部分家庭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都体面的逃脱了,去跳舞的只有五六个女生而已,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班主任调座位也很有“技巧”,有些有钱、学习不好、又不安分的男生,家长也想要一个学习好的同桌带一带,但是老师又担心拉低高分学生,影响班级冲优。像我这种学习中等偏上、没有钱的乖乖女就成了最佳选项,我和好几个出名的“混子”男同学都做过同桌。 高中最后一个同桌是赞助进来的插班女生,后来有一次吵架,她说我是她家花钱买来的…..这句话直到高中毕业后才懂。高考后去她家玩,她住大平层,房间数不过来,她说给班主任送了不少好处,然后班主任就把我安排给她做同桌了。我们那次吵架她回去告诉父母,她父母有能力把我换掉,综合考虑觉得我“还行”所以再看看…..就这样高中三年作为一个不错的“商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卖了多次。 多年后公派留学,恰逢《少年的你》只在海外上映,看到校园露凌默默的泪湿衣襟,我的经历和电影的惨烈没办法比,但青春期对不公平待遇的无力感,足以改变价值观。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只里说:“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当代叫“割韭菜”,韭菜能通过自身努力不被割吗? 很多时候不能,除了少数幸运儿!普通的“韭菜”开始调整心态,这也是年轻人选择“佛系”或“躺平”的原因
青少年时期的转折点能否走好,除了个人的努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财力、资源、甚至眼界。
知道家庭没钱、没资源,自己又不够优秀可以让班主任另眼相看,这种无力的挫败感,对家境和资源产生深深地渴望,这也是后来第一次婚姻失败的潜意识原因吧!
高考填报志愿是个技术活,依旧没有可以咨询的对象,填了服从。后来才知道这个选项是个很大的坑,虽然成绩够了报考的专业,但有些专业招不满,就会把这些填服从的人拉进去填坑。父亲通过业余爱好结识的知识分子朋友再次拉了我一把,没有让我高分掉进最差的专业。
大学实习分配再次体现资本和人脉的力量,全省调配有的班级被分配到二线城市最好的单位,有的班级被分配到四线城市,一周只有一趟火车能出来。
运气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是一个很关键的变量,比如班级有官二代、富二代或者学校领导的子女,就可以跟着坐顺风车,分配到好的实习点。了解一位室友的背景后,自以为可以跟着坐顺风车,却在最后一刻班级被拆分两半,有背景的一半留在本市,而我在另一半。那些看似触手可及的利好,因为出身和运气总隔着一层玻璃,可望而不可及。
类似的事情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又发生过几次,这些事情的影响是,我很容易焦虑,当要去争取一些东西的时候,明明大家都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事,我却感到莫名的恐怖,紧张到诱发胃肠炎甚至便血。 因为每当终于放松下来觉得可以顺势而为的时候,恰恰危机在潜伏,而这种莫名的恐慌对身体和精神都是巨大的伤害和内耗,长远看必然折寿,而且也不利于夫妻关系,因为一个焦虑紧张的妻子,是没有办法给予丈夫情绪价值的。
考研,是以班级最高分,考上了一个糟糕的专业和最糟糕的导师,还是自费。
选择比努力更中重要!!!
从初中开始,学习一直很努力,是发自内心的危机感,但高中数学和物理始终学不好,清醒的意识到智商有限,高考只上了一所二本大学。好在专业避开了数学短板,大学成绩一直不错,最后以班级最高分考上了研究生。
保研真黑啊,就像领导的另类分红。大学最好的朋友讲述了她获得保研资格的过程,每个领导手上都有一个名额,恰巧那个领导今年没人找他,他主动暗示我的朋友,朋友的父亲恰巧是干部,暗示秒懂,礼到,她就上了。朋友是个非常幸运的人,后来甚至没考试,还上了博士。中下层都是用脚投票,也就不难理解有些地区无论如何振兴,多年来还是阻止不了人口外流。(评论区指出,那些不公平,因为我是一个人在和别人整个家庭对抗,很多中产以上家庭,父母也是经历千辛万苦爬到更高的阶层,才让子女有了更多机会,享受更多公平。因为了解,越是底层不公平越多,机会越少,自己向上攀爬的每一步,都会成为日后子女前移的起跑线,所以比起做虎妈,我宁可push自己。)
正如《贫穷的本质》中所描写,穷人因为太关注目标,往往带宽变窄。 那些青春时光没什么业余爱好,甚至没谈一场真正的恋爱。其实身材苗条,相貌姣好,也不缺人追,但不K歌、不逛街、不追星、不化妆…..女孩子那些爱好都淡淡的,省下的时间都用在书本上,但也导致对real world认识不足,尤其潜规则,感情上也是一张白纸。
考研和高考不同,就算初试过了,面试还是可能被刷掉。社会经验缺乏的后果是,选专业、选导师完全通过网页上的介绍,多荣誉头衔的,以为就是好专业、好导师。too young too simple 本科上课的时候经常坐在第一排,有个教授提问,每次都能答上来,后来她建议考她的研究生,我说好……
研究生三年伤痕累累,因为太苦,甚至导致机体启动自我保护,产生严重的记忆衰退和遗忘,那几年发生的很多事情都遗忘了。
只说结论: 研究生以班级最高分,却花了自费的钱,念了一个比本科还难找工作的专业,导师差点不让毕业。
外行很难理解,因为毕业不是完成学校的指标就可以的,很多导师根据自身利益设置更高的标准.以毕业要挟。很多自sha的硕士、博士都是因为承受不了压迫。在这种高压下,当年的同门有写好遗书的,有堕胎的,有鱼死网破换导师的……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相亲,第一次正式谈恋爱,然后就结婚了。其实是一种逃避!唯一可凭借的资源就是努力学习,认真完成交给的各项任务,经常干到下半夜,不能说我不用功。可是越努力越绝望,活越干越多,二十六七岁仍然要伸手向已经退休的父母要生活费,自费读研已经压力很大,还要垫付实验费用,垫付后导师不给报销,导师这么做的次数多了,有经验的师兄师妇会很“聪明”地拖欠实验机构的费用,直到毕业,就不用再管了,而我接着实验做,导师就让我付之前的欠费,也不给报销。甚至动物饲料费都是自己出。可是实验动物还是死了,对着笼子欲哭无泪,可导师依旧不满意还在批评,最后连引以为豪的努力学习都成了难以毕业,工作却比本科时更难找了。每天熬夜看文献,内分泌失调,清晨都在流皇血,肠道索乱,消瘦,一米七几的身高不足百斤(有人评论: 无病呻吟。突然就想到晋惠帝,何不食肉糜? ! )
努力有用吗? 意义是什么? 然后有个人说: 那么累干什么,学习工作都是为了生活,我们结婚吧(他比我大很多)。千不动了,可以逃避吗? 拼不动了,婚姻是港湾吗?以为有个肩膀可以靠靠,结果最难的时候伸出手的不一定是英雄,也可能是看好你的剩余价值,还可以再压榨一下。
他有洁癖,婚后经常骂不离口,强调我念书不赚钱,所以不管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他说我对他唯的用处是把他伺候好,否则就没用。他说: 婚姻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嫁给他时还是处女,也没想着要彩礼,结婚时他说资金周转不开,我家还借了他6w现金,没打借条,因觉得结婚了就是一家人。后来他还钱是通过转账,却把转账收据留下,离婚时候竟然说这个转账记录可以证明是我欠了他6w元…..什么是绝望? 就是为学业已经用尽全身解数以期改变命运,却越努力越惨,然后有人说女孩子那么拼做错了,正确的姿势是嫁人,当放弃努力找个肩膀靠靠,结果发现是被pua…..我们几乎没有夫妻生活(不是我的原因),因为思想很传统,只接受领证后才允许有x生活,结果有些事知道了也晚了…..他家说,离婚对女人比男人影响更大。最绝望的时候想过ZS金属碰触手腕的第一感觉是微凉,不是痛。这段婚姻仅维持了两年。
当年本科毕业还有机会找到工作,而3年后研究生毕业,该领域的职场却更饱和,加上专业不好就业反而更差了
此外,我还有深深的负疚感,4.5万的学费,对我这样的家庭不是一个小数目。我的父母在求学上是支持我的,很多邻居说,“让她读什么书啊,早点下来干活赚钱多好!” 但当父母的血汗钱花了没关系还是找不到工作,甚至连毕业都难,全家都迷惘了,难道读研究生就为了给导师免费打工=年,还要垫付科研费用,还要忍受她更年期的情绪宣泄?然后画一张大饼,为了科学事业?
研究生毕业申请留校,被民办学校保研上来的人顶了,给的理由是她成绩比我好,我呵呵!
终于离开家乡,跨学校跨专业考取了一本学校的博士。
匿名是不想吐槽母校、也不想吐槽家乡。
但后来博士毕业和同门的硕士一起投简历到同一单位,她硕士有编制,人事科打电话问我这个博士,合同工愿不愿意干。那不是十年前,博士还算稀缺,很多家乡的单位甚至不收我的简历,不是因为我的简历差,毕业时已经发了两篇SCI,是因为很多岗位都是萝人招聘。
那个进编的硕士,我们私交很好,她父亲是事业单位的小领导,花了多少钱进编也知道。另外一个官二代同学进了更好的单位,花了多少钱也知道,不说了。
博士刚念了半年,导师中风了…..很多人说最绝望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就能看到希望,谈何容易啊!在我最绝望的时候,爱是透进暗室那一缕阳光。君恩不敢忘,而今牵手走过十载寒暑,从没吵过架红过脸。
潜规则就定义在那里,那些曾经的同学、朋友利用家庭资源占到好的岗位,进一步拥有资源,拿着更丰厚的工资,继续为其子女提供好的学区房. ….而且时间久了,他们不认为你失败是资源匮乏,而是他们本就更优秀,而你没得到好的位置和收入,都是自身的问题,比如眼界不行,比如评论区说是思维模式问题和不知道感恩。
中国的穷人很多不是因为懒,也不是因为笨,而是没有资源,还缺乏运气。那些说只要尽全力就不后悔的人,很多是从没经历过尽全力还是失败,甚至结果更糟。这样的事经历过一两次就足以改变人生观,自我放弃,向命运低头,甚至自暴自弃。 反倒是没尽全力的人,对生活还抱有一丝希望。凡,事太用力,都该反省的!
回想当年的自己,对潜规则无知者无畏,还相信天道酬勤。所以会奋不顾身,竭尽全力。用到了努力的上限、智商的上限、甚至亚健康的上限,虽然当时仍然作为一棵韭菜,避免不了被割的命运但专业领域索积的广度和深度,为日后把握机会提供了基础。
复盘多年前的经历,想说跨越阶层真的太难了,越是底层翻身的机会越少。
曾经选错高中、选错文理、选错专业、选错导师、选错伴侣。责怪自己吗? 没必要啊!因为哪有那么多选择,越是下层,对试错后果的承受力越差,所以选择总是偏稳,而非最高收益.
比如初升高明明成绩够,不敢选排名第一的重点高中。万一考砸了呢? 万一自费了呢? 初中文理均衡,虽然热爱文史哲,可当时理科就业更好啊,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本把爱好当工作。选错导师,当时这个导师主动伸出橄榄枝,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只能保障考上,可面试是否被黑,由不得自己啊。说我缺乏自信。我想问,见过几个平民家出身,少资源的女孩自信满满的?有人说我运气差。只能说一般,在几个人生关键点,多次有贵人提携,但也确实没坐过什么顺风车。只能说我是中下阶层最普通的一员,比起更贫穷的农村和欠发达地区,还得到几次机会。
食利阶层利用资源,被食利阶层或者出卖脑力或者出卖体力维持生计。当中年体力、脑力下滑,也就出现中年危机,随时可能被淘汰
对于爬阶层的人,选择比努力重要! 求稳,错过机会,日后也会后悔。增加自己的带宽,试着了解不同领域和圈子的人,社会是潜规则运行的:找一个相爱的,三观一致的伴侣,就算奋斗失败有他她在身边,红尘依然温暖。想通过婚姻跨越阶层,成功概率低,失败了代价能否承受,要问问自己的心。
阶层固化让中下阶层越来越焦虑,底层想跨上来难,中产掉下去却很容易。比如我最好的朋友,其爷爷是大学校长,但爸爸只在那所大学做了一名讲师,到她这一代高考只上了专科,后来家里花钱送她出国镀金,念的也很勉强,家庭已经没能力在国内给她谋得一个好的职位了,现在海外做了全职太太。
国家级别的考试和竞争是最公平的,比如中考、高考、国家公派留学,越是地方性的,越是小范围的,没有背景的底层常常是给他人抬轿子。了解这些,也就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竭尽全力,什么时候应该调整心态。对于缺乏资源和背景的人,十次努力九次都付诸东流,要有持久战的体力和心态努力去争得不到是常态,但漫漫人生路,总有幸运之神眷顾的一次。
投胎的时候生在没有背景和资源的家庭,起点和平台的高度已注定,自己能腾挪的空间就很有限。尽量避开资源和人脉聚焦的领域和热门,比如金融和待遇特别好的事业单位,这样的岗位通常是无缘的。这个时候运气和机遇就变得尤为重要,比如2000年初房价还没起飞前,很多刚毕业为了结婚买房的人都跟上时代红利,资产指数倍增加,而那些原来的好学生,不论是选择考研、考博、还是出国深造,都失去了买房的最好时机,对贫困家庭的子女甚至是错过了唯一上车的机会。无论是父母指点,还是自身眼光独到,甚或只是运气,若顺应时代潮流,踏入风口行业,比如20年前的计算机和后来的互联网行业,虽然自称IT农民工,面临45岁裁员等危机,但基本都完成了家庭的原始积累。
有的年轻人选择了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比如医生,技术门槛和辛苦确实可以屏蔽部分权贵后代,但也很难绕开阶层壁垒。小城市就业,关系比学历有用,而一二线城市的知名医院对比医学生的人数依然是稀缺资源,医院内部又分三六九等,比如有编制的和合同工,比如军队医院是否有军籍等。外行很难看懂其中的奥妙,10年前博士还相对稀缺,我在家乡还是进不去中上单位,招聘单位把门槛降到硕士,很多关系户轻松碾压我。合同工像什么呢?类似于一个圈子里的二等公民,进去就低人一等,至于后面的待遇、晋升机会等就可想而知了。
阶层固化南方相对好一点,排名第一梯队的单位进不去,但博士学历还是能进第二梯队的单位,且有编制。虽然第二梯队意味着职业生涯从开始就看到天花板了,但奋斗依然有意义,通过承担更大的工作量,拿更多的课题、发文章,就可以更快的晋升…..,但技术职称晋升和位置不划等号。哪里都避免不了排资论辈,没资源背景的人,若能把技术职称做上去,再碰上单位发展扩建,就有机会卡住位置。位置为什么重要?没有位置就没有决策权,或者有决策权,功劳不是你的,职业成就感和收入也和位置挂钩。
不论是学生时代,还是职场奋斗,我基本都已经做到了极致,可是平台还是跨不过去,有人说还差了那一点运气。
当年有背景和资源的同学,毕业后顺利进入更高的平台,发展几年,收入和我有天壤之别。此外平台好,来进修和学习的多,就算发展不好,干到中年熬资历也够卡住中层位置,起码不会特别累。
这世上没有感同身受,能做到设身处地已属难得!比如当年靠家庭扶持进入好单位的同学,他们看我就像可怜虫,他们认为这个行业最苦就是一边一线熬,课余搞科研,蜡烛两头烧,没有假期,没有娱乐,我都干了,到头来也只是取得了一些虚名头衔,还是赚的少干的多,性价比低。单位排名看课题和文章,所以才引进像我这样的人,设置各种考核指标,而真正的食利阶层都是通过资源和利益交换拿到好的岗位,默默赚钱享受生活。 甚至还有人说我不够热爱家乡,“轻易”就去了南方。那些脱离一线早早上岸的人,看我年纪轻轻两鬓斑白,会说“不就值个夜班嘛…..能者多劳嘛…..”我真的无言以对,阶层分化后,阶层间难以彼此理解,对立情绪也越来越大。
出身中下层,必然机会少挫败多,大部分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 就此放弃就永远是一条咸鱼,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目前国内的形势看,阶层固化只会越来越严重,下一代想跨越阶层,遇到的困难和瓶颈只会更严峻。
如果有姿色却出身不富裕家庭,保持理性是生存必需品。王家卫曾在《东邪西毒》只中说:一个人会变得狠毒,只要他尝试过什么叫嫉妒。一只螃蟹很容易从蟹笼里爬出来,一群螃蟹即使不盖盖子,也无法从蟹笼里爬出来,因为它好不容易爬上去就会被同伴拉下来.
出身在底层,就像那群螃蟹,常要面对西西弗斯悲剧。《贫穷的本质》和《我在底层生活》都反复验证这一理论。美女出身在贫穷之家要面对的嫉妒尤甚,因为她拥有一张可能跨越阶层的入场券,嫉妒她的人甚至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越是底层,面对人性黑暗面越多。
贫穷是扎堆的,我博士毕业的时候家里亲戚没有一个念过大学,很多亲戚因为穷有幸申请了经济适用房。舅妈看我学习好长得漂亮,每次见面都让我嫁个有钱、有地位的人,目的是帮帮表弟(产业工人),甚至我和前夫离婚后,表弟还会在不通知我的情况下,给前夫打电话,求帮忙找工作。
堂兄的女朋友向我推销保健品,甚至还设了一个局。她来到我所在的城市,让我去她的酒店小聚,然后一群传销人员把我围在中间。我说没带钱,她们说让你“嫂子”借你,我还是不买,她就情感绑架,说不相信嫂子还不相信你大哥吗? 你大哥对你那么好! …..就差你这一单,和你大哥就可以出国旅游…..堂兄当时正在事业低谷而且离异,这个所谓的“嫂子”和他同居。推销到最后,我不买就变成不承认他们的关系…..最后硬着头皮买了近两万元的保健品,帮她完成了指标。然后吃了她的产品,脸上爆痘,再后来央视节目曝光了这款产品,然后她就再不联系我了,还设置了朋友圈权限…..
我离开家乡前出于礼貌拜访了几位长辈(不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都早逝),有的亲戚非让我写下医院工作同学的电话,为了以后看病方便…..母亲曾感慨: 你念书家里最缺钱的时候,亲戚们都漠视,却有一群人等着你毕业,指望你帮忙。所以对强调我“有用”、“有价值”的人特别敏感,第一反应就是逃。
老公出生在国家级贫困县,985高校的博士,我们工作前十年一直租房生活,六七十平的房子里,结婚生子,请来父母帮忙照看孩子,生产前一周我还在上班,他在我半夜生孩子时还在加班。我们没办婚礼,结婚旅行是爬峨眉山,他不打游戏我不逛街,晚上写字台的灯永远都是亮的,每人一台电脑继续干活。持续的拼命,甚至用亚健康换面包的状态,让我们比同龄人更快升上技术高级
终于在不惑之年才住进购买的房子,其实不足百平还是九几年的老房子,但三室,交通方便,老人加小孩终于勃强够用了,这时候儿子已经上四年级了
其实之前还有个插曲,当我们买不起房子的时候,小孩上学念书却不等人,我们被迫跳槽,以为换个城市换个单位会好,发现结果更差,于是及时止损,后果是夫妻被迫两地分居四年。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看了我写的经历更绝望,回头看看,觉得真不容易啊!但是人生经历和经验告诉我,要知足,意难平只能挑动情绪让结果更糟。 现在越来越认命,认命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努力去做而不去管结果。
不惑之年很多行业开始面对中年危机,但我所在的领域开始显示优势,稳定经验随着年龄增加,工作强度却没有额外增加。但有多少出身贫困家庭的人能熬到这一天呢? 在而立之年最需要钱的时候,十年如一日的租房子,不过任何纪念日,即使面对没有学区房小孩念书的困难,和跳槽失败两地分居的不利局面,夫妻间从未彼此埋怨,也从未动摇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初衷。
研究过命理学,其实富贵之人首先出生在富贵之家。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也只轰轰烈烈了半年,还是横死。如果出身贫穷之家,从命理上看很多是“福不足”。比如小家碧玉阶层高一点的男人选择和她们谈恋爱,真到谈婚论嫁,就会遇到很多障碍。正如作家林宛央所言“一个女人因美貌得到了一些东西,之后,她必须学会藏起美貌,用另外一些不那么容易坍塌的内在,去守好自己的得到。”先谋生,再谋爱。有自己的事业,人格独立,是伴侣最好的朋友,某种程度上又是战友,这段关系才走的稳而长久。否则“小家碧玉”很容易眼光养高了,蹉跎了岁月成为剩女,甚至成了“金丝雀”。
个人奋斗,不依靠婚配帮助是很苦的路,甚至“事倍功半”要知道有些目标若用辛苦可以换来已算幸运。对命盘上福不足的人,一切太顺利反而要警觉,因为不知道命运给了彼,却要拿走什么?
博士毕业后又申请公派出国读博士后,不论是起早贪黑,还是孤居海外从不觉得苦,毕竟大部分的奋斗还是让我多了选择的权利。
要知道比起相貌普通的女人,有姿色却穷意味着“怀壁其罪”,那些劝你放弃奋斗享受生活的人也是跌倒后弃你而去的人。他们只是冷冷旁观你的奋斗,感慨你好可怜,等待你无路可走时投怀送抱,并不曾心疼你而伸出援手,甚至在你最脆弱的时候精神打击 ,是为了更好的PUA.
“白富美”因为有家庭的保护,才敢“傻白甜”;穷人家的女孩“傻白甜”常常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少年的你》很多人看到校园霸凌、青春爱情…..我看到的是:出身底层,想跨越阶层有多难!
男女主角都出身底层,都本性善良,小北早已破罐子破摔,陈念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还有机会抓住高考这唯一的希望。他们最懂彼此,所以小北让陈念替他活,两个人只要爬出去一个就赢了,这是少年的他对命运最后的抗争。要知道油腻的中年,早已对命运缴械投降,不会还手了!
——-更新————————-
没想到这么多人关注,谢谢大家善意的评论,就不一一回复了。
絮絮叨叨写了这么多,不是为了自怜自艾,是想总结过去更好的向前看。能改的叫缺点,不能改的叫弱点。每日内观,三省吾身。
和高考不同,研究生阶段导师的利益(领导的利益)和自身的利益常常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驰。比如你奋斗的目标是尽快毕业找工作,而导师却希望你延期毕业完成更多的工作。缺乏经验和识人之能,很容易被带节奏,在错误的方向消耗大量体力、精力和时间,却越努力越悲惨。这个时候就算不会打太极、和稀泥,起码要懂得惜力。可惜不论是学生阶段还是初入职场,经验的获得都是通过试错,代价高昂。
做为一名技术人员,思维模式确实有局限性,总是在想如何决问题。职场上可以分两类人,“做事的”和“做人的”。前者往往是技术骨干,爬到中层也到了天花板,以前思维总是想把事做好不屑于揣摩上意。现在想想,能把人琢磨透的都是人精,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惜人的精力有限,琢磨如何做人,琢磨事的时间就少了。所以专业领域最精通的从来都不是掌握实权的领导。做技术的,能遇到一个抓大放小,他吃肉你喝汤的领导,若是我就知足了。毕竟领导需要面对迎来送往,利益输送和平衡局面的压力,这些都不是我擅长。
———更新————————-
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一个战略战术是否能够成功。即使是经过缜密设计的战略战术,如果执行者的性格不适合该战术,也很难在战斗中取得成功。
因为,人只会把适合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
比如开拓新区,更需要杀破狼的开创精神,而自己属于讨好型人格。当然这种性格凡事亲力亲为,也不善于打太极,和下属利益平分同进退,也不是说开拓领域一定做不好,但肯定会特别累
张一弛,文武之道。经过多年的奋斗和拼杀,身体已严重透支。有些需要开拓的领导职位没接别人看着可惜,只有自己清楚是时候放慢脚步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现在有点闲的时候多陪孩子亲近大自然,弥补曾不在他身边的缺憾;带着父母旅行,让她们的晚年多一点精彩,读读喜欢的书,做一位情绪放松快乐的妻子。
凡事太用力,都该反省的!但若不是人生前半程如此用力,也达不到现在的平台,也没有人生后半程尚可的工作强度和中产的收入。大部分行业都是在达到一定高度后才能感受到一点职业成就感,而性格本身有一种专注,一旦投入会有忘我的错觉,当摆脱了为面包疲于奔命的境地,反而心生欢喜,并开始优化过程。这种做事的专注有人觉得傻气,老公却说像一只认真捕鼠的猫。感情的事本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
————————更新—————————
2021/10/13
没想到会有人追更,也有人骂.
对底层是一种社会架构的残酷,随着垂直跃迁概率的走低,大部分人越来越多只接收到同温层信息。换言之,富足和贫穷一样都能限制人的想象。中上圈层很多人根本接触不到底层的挣扎和痛苦。 即使有些人看到了,也更倾向用自己所在圈层的认知去评论和指点(比如评论区有些骂的)却想不到换一个圈层那些所谓的经验有时根本行不通。
前文写到,实习分配最后一刻知道结果,委屈的打电话向好朋友诉苦。没想到第二天朋友的妈妈给我打电话:你实习的事解决了…..我家静静昨晚打电话说“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这个事妈妈你看着办…..”,我跨不过去的门坎,有时候只是上一阶层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八十年代还没有学区房,各阶层的小孩混在一起成为同学,从没想到那份纯真的友谊会成为日后某个人生点的助力。而现行的学区房政策下,底层已经很难再有这种境遇了。
接触过上一个阶层的人大致分为三种。朋友的妈妈就是第一种,她们能看到你的努力,最难得的是虽然没经历过下层的心酸,却能欣赏你的为人、体谅你的不易,这些人是生命中的贵人,如果没有他们的提携和帮助,也没有现在的高度。他们有的是领导、校友、同学…..很多帮助,他们其至早已忘记,我却始终铭记于心。多年后的今天,开始有能力回馈,反过来帮助他们。冥冥之中自有因果,多年后阿姨身体有恙,而我的早期诊断救了命。
第二种人就像“夏虫不可语冰”,他们不理解你的挣扎和爬坡的艰辛,经常会有观点的激烈碰撞,但没有本质冲突。有的时候这种磨合甚至会很痛苦,典型例子“凤凰男”和“孔雀女”的组合。
第三种人因为出身富裕家庭,觉得自己本就高贵,在他们看来底层出身低贱,甚至你努力的姿势都让她觉得恶心。他们和一部分从底层爬上去的人有着最强烈的“公交车心态”,生怕下层爬上来,分走一杯羹,于是抬高门槛设置障碍,典型的如某些领域晋升所谓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如果这部分人不幸成为你的领导,就会成为最hard模式,最大程度的压榨,最坏的结果。如果不幸成为同事,一旦业绩在她之上就已触动了逆鳞。
而立之年以后,和我一样爬坡的朋友,成为人生另一种助力。 当年引进人才那份长长的合同,若不是两位博士老同学的加持,靠自己在截至日期前是很难完成的。买房首付周转不开的时候,两位闺蜜一位拿出40w,另一位25w,她们都实现了阶层跨越。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闺蜜都是美女,嫁的老公都已是管理层,第一位自己的事业也做到了中层。我甚至没有张口借钱,当她们得知我的处境后,主动提出手头有多少现金可以应急。
评论区有说我心态不好,为什么要奋斗,躺平不好吗? 说这些话的人,有些就是上述第二种人,他们躺平能享受的生活甚至是底层奋斗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最有意思的是曾经和我一个圈层的人,当他们放弃奋斗享受当下的时候,我是他们嘴里那个“颠沛流离”和“想不开”的人,就像有的人躲在小屋里喝着小酒,看着窗外那人人跌跌撞撞,风雪前行。若没有这强烈的对比,那小酒也没那么香,那小屋也显不出如此温馨高大。可是当我终于风雨兼程在新一线城市扎根,进入第一梯队的单位,甚至在一线城市落户买房。那些曾经一个阶层的人开始不淡定了,感慨三四线城市公共设施不行,担忧中年危机,感慨事业发展遇到的瓶颈,担忧子女日后的处境…可是当年他们是打死也不愿意和我互换人生的人,现在却突然羡慕甚至嫉妒起来。
不惑之年,更懂得断舍离,真正的不论友情还是爱情,都不会冷眼旁观你的跌倒,很多时候是无能为力,但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定会伸出援手,更不会事后诸葛亮,指点你这也不对那也没做好,发泄情绪,强调你的跌倒都是自身问题,像评论区说的眼界格局不行,不知道感恩…..有些人嘴上说着为你好,爱之深责之切,感慨你好可怜,遇到难处真咨询他们,却又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即使能力范围内也从不会给予帮助。这样在失败后的所谓指点,就都成了指指点点! 成年人的友谊可以漂洋过海来看你,也可以离开的时候不说一声再见!
我的父母是退休金只有每月3k的普通工人,就是用这点少的可怜的工资坚持供我读完博士,养我到30岁。我工作以后,他们才第一次吃自助餐,第一次走进现代的电影院,第一次坐飞机,游遍了小半个中国,第一次出国,领略了东南亚热带风光,还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欣赏了东海岸和西海岸的风光,在拉斯维加斯9小赌一把……第一次进游乐场,当他们和儿子一起坐上旋转木马,我在面拍照的时候,才是我最知足欣慰的时刻。工作以后我和老公之所以能甩开膀子拼,得益于他们来到我所在的城市,帮忙带小孩,解除了后顾之忧。
虽然避免不了的嘴碎,责怪我们熬夜,责怪我没空做家务,老两口天天拌嘴,但我看来这都是浓浓的烟火气。我需要修炼的就是坐定的境界,让他们的抱怨像编程的乱码,左耳进,右耳出。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老公出生在国家级贫困县,公婆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虽然老公从大学就开始拿国家级奖学金,不问家里要生活费了,但这样的寒门出一个985的博士有多不易,局外人是无法体会的。老公第一次带我回去,婆婆应该是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拿了出了,大概四五千 (记不住了),只记得里面还有一元的。我收下了,然后几倍的给他们。在我们还在城市租房子的时候,公婆有个机会跟着大姑子去县城生活,我拿出了10w帮助他们买房子。每次回去给钱我要给的数目都比老公说的高,而且让他给,避免他们尴尬。因为记性不好,所以给公婆和姑子们买衣服从来不是两件,常常装着装着就变成了一两箱。也是因为记性不好,今年看见国庆升旗,突然对老公说我们出钱让小姑子带着爸妈去北京看看吧,那是老一代人的梦想。然后老公看着我,轻轻地说,很多年前你已经送他们去过了……。
钱说到底还是工具,我没有私房钱,在小家庭里有什么好算计的呢? 夫妻亮心,把家庭财富做大才是硬道理,反哺父母是早晚的事,这世上最重要的不就是那几个人嘛!十个女人里有八九个会抱怨婆媳矛盾,反正到现在为止,我从来没有过。这离不开双方的努力,且行且珍惜吧!
精选评论:
@匿名 用户(作者):起笔写这篇回答的时候恰逢上层变动,岗位因不可抗力被取消了,被迫调到非专业对口岗位,若在这个位置呆下去职业前景几乎归零,新的工作还没找到,辞职又要面临大额赔偿,那时夫妻已两地分居四年了,甚至其中一年一面都没见上。很多人有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有的难憋在心里越压越重,和好友倾诉就会轻松很多,而我是诉诸笔尖,把当时真实的感受写下来,思维会清晰一些,情绪也得到舒缓。这世上没有感同身受,一篇随笔却被有的人形容为“强加的抱怨和焦虑,和要死要活……”。写这篇回答的初衷是梳理踩过的坑,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说白了是写给自己的,很多知友看后觉得有帮助,甚至很多收藏,也是意料之外,但也感受到有些人评论的尖酸刻薄。曾经的我是乖乖女,讨好型人格,会努力改变自己迎合对方的挑剔,现在回想特别后悔。尖酸刻薄,以打击对方让自己感觉爽的人,不会因为你的退一步就反省或收敛,而是更加变本加厉。不惑之年很多事越来越看淡,没有太多交集的人没必要浪费回怼的时间和精力,转身离开就好,但如果是学习工作中有利益纠葛的,一退再退未必海阔天空,第一次被侵犯时就毫不犹豫强势反击,亮出底线未必结果会更糟。至于生活中,做自己,有所感不论愉悦还是伤心,若有写下的冲动,就写下来,和欣赏喜欢的人分享,对于不喜欢的人,就不要不请自来了!
@哪位于森林 回复@匿名用户 (作者):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谢谢您,在凌晨三点,能体会到你的人生经历,让我对人生有了一点不一样的感悟,我没有答主那么优秀和努力,但是我们所遇到的人生困境都差不多,我深深的体会到你这一路有多么不容易。
回想自己的人生,平淡又普通,我父亲在我17岁就去世了,回想当初父亲去世时,我表现的很冷漠,一度让我怀疑自己冷血,后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突然闯入与父亲的生活回忆,让我在大街上哭的眼泪鼻涕一起流,后来通过窦文涛先生,了解到滞后的眼泪,才知道我当时的心理状态,是太过悲伤,大脑自动保护我的一种机制。
有很多人说答主太过悲观,初入社会的我也是热血沸腾,从小就刻入的观点先苦后甜一直在支持我拼搏,可是有人能轻易的买房买车,消费水平也是我仰望的存在,偶尔也会羡慕别人的父母,但是马上又会自责自己有这种想法,哈哈,希望可以理解,越努力越休会到个人的渺小,结婚生子,买房买车,就要让我拼搏大半辈子,真的很难不悲观,经常半夜突然醒来,焦虑然后失眠我不敢奢望走在在命运的前面,只能拼尽全力跟着命运的脚步,尽量不要像拖死 一样把我拖着走向人生的终点!
@铅刀一割 :写得真好。读前半段的时候觉得你太过悲观,有点愤世嫉俗。读到后半段才知道你已经拼尽全力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加油!如果像你们家这种家庭还不能在这个社会顺利立足,那这个社会就是有大问题了。另外你们的孩子一定会更好的。
@韶华已逝 :以前的博士尚且如此这样的心态,那我们普通人呢?人生本来就是和自己比较,较劲儿的过程,你非要一个人比对面一大家子,那不是自找苦吃吗?
假如你将来的孩子资质平庸,你肯定也会想办法帮助他的。
一样的道理,但这不妨碍你拼命努力啊,你拼命努力你才能比以前过的好,学习工作努力收益变小是社会问题。资源不可能分配均匀,历朝历代都是,盛世普通人还能过的像人一样。
95年的我本身就进过工厂,种过地,也就是你们眼中的社会底层,但是对比我以前吃不上饭的经历,我还是进步了。不管是社会发展的缘故,还是我个人所谓努力的缘故,我还是在往前走了。依然很艰难,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艰难,我在农村种地的时候觉得喝饮料都是奢侈,保持健康就很满足,大家都在拼命往上爬,克服诱惑挫折,拼命保持身体的健康。一直在做的人生课题就是如何用少量的资源获取最大的利益。中产想的是如何更进一步,我们这种底层想的就是如何生存,如果自己没有发展好就避免结婚生子,耽误下一代人。
很丧很绝望,不过我依然清楚地明白,不努力学习工作,保持身体健康我就会无法生存,就会死的。
@龙庭 :也不知道怎么形容你说的这种心态。跟我中秋节回家和我爸交流想法,我爸说的差不多。我爸总是说不公平永远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拥有公平的。可能是你想得开,或者是你年龄大了,事情都想通了吧。也不知道这是不是阿Q精神。如果人人都有这种心态。或者是打心底里认同这种心态,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情绪输出了。所有的事情都看开了。在抖音上看到各种炫富,毫无波澜。看到各种豪宅,心如止水。看到香车美女,心里面没有任何荡漾,知道这不属于自己,没有任何的欲望,或者说是降低自己的欲望。这种境界不知道怎么形容。就是对自己怎么努力追求的东西,怎么努力都追求不到,放下了看开了不追了,就这么过吧,就这么地吧,怎么都是一天。我也希望随着我阅历的加深,也逐渐的拥有这种心态。
@我爱郑爽 回复@龙庭 :你爸大概率没读过二十五史书,你知道为什么古代编户和今天编户区别吗?你开车进北京六环就知道了。他们那代已经完全沦为信仰者崩塌,我们是觉醒者崩塌者,区别在于咸鱼走到那都是臭的,没人在乎你本身还是盐丑。
@小黑鱼 :网上那么多人批判清北几万毕业留在美国,了解了社会现实就能理解他们的选择了。
@羊非阳 回复@小黑鱼 :因为出国打工也好移民也好,直接享受发达国家的成果是条跨越阶级的好路。
@Levi-Elvin 回复@小黑鱼 :这种话不能随便说出来,否则就会有一群喷子出现。
@michael :你念书家里最缺钱的时候,亲戚们都漠视,却有一群人等着你毕业,指望你帮忙。如此真实!!!
@不系明珠系宝刀 :和我家的情况一模一样,都是低谷,需要帮助的时候,问了一圈人,一分钱不借,等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就来借钱,求着找个工作,求着介绍进学校。
@红烧狮子头 :穷人家孩子是这样,有时候明明知道哪个选择更好,但是,因为生活的种种原因不得不选更差的那一个。
@知乎用户s9UGuS :的确,我高中明明可以上我们那里的重点高中,但因为奖学金留在了一个普通高中,虽然现在也上了一个末流211,但有时候会想起也许我当时的努力足够我去上一个更好的学校。穷孩子试错的成本太高,甚至承担不起,往往现实都会把好想法泼灭。
@RWYSDSZ :答主太悲观了,其实您现在已经比绝大多数人过的好了。而且,您也算不上出身底层,我们都是普通家庭出身的普通人。通篇看下来觉得与其说是阶级决定命运,不如说是性格决定命运。当然了,阶级或者家庭会对一个人的性格产生很大影响,但我觉得绝不仅仅只有负面影响。另外,选择比努力重要这句话我非常认同。但是您把选错导师、选错工作甚至选错伴侣归结到阶级问题我无法理解。风险永远和收益是对等的,您选择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低风险的生活,那么物质上的低收益也应该是您可预期的。也大可不必和周围的“富二代”进行对比,说句不好听的,人父母走过的路也未必比您轻松。“中国的穷人很多不是因为懒,也不是因为笨,而是没有资源,还缺乏运气”,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缺乏勇气。
@理生 回复@RWYSDSZ :我同意你的观点。我觉得答主的主要问题不是出在阶级上面,而是自身眼界和环境问题导致的。阶级跨越真的很难,但是答主现在其实已经跨越了阶层,文中提及的几个很友好的朋友都是家庭不错的人,答主现在目前和老公都是博士还在医院工作周围都是医生。这已经比很多人都要好了。风险是和收益对等的,倘若答主当年狠狠心下海经商?亦或者出去打工赚钱照答主这个性格也绝对不会混得差!
@灰烬使者 回复@RWYSDSZ :人家也没有悲观,人家只是通过讲自己的经历说明出生普通的人再怎么努力都很难跨越阶级而已。
@陈兮 :看前半部分,让我想到我的一个朋友。90年代的时候,她爸爸是局长,妈妈是老师,家庭条件优越,靠着关系红利吃了不少甜头,比如学校的优待、高考的优待(具体就不多说了)但是奈何风水轮流转,2000年,她爸出意外离开,家里情况急转直下,过得不如意。她开始跟我们抱怨说世道不公平,她觉得委屈,自己这么努力生活却比不上XXX(一个有钱人,也是我们同学),啥也不干就可以开着爸妈给买的几百万的车。当时我震惊了,她现在确实很努力,但是她曾经靠着家里的特权享受了本不属于她的机会呢?就连高考这么重要的事情,她也通过一些手段拿到了特权,连考公这种改变人命运的机会她依靠父母也拿到了特权。如今家里给不了这种特权了,看到别人享受,就开始觉得“人生不公平”?人生就是不公平,永远有比你强、比你有钱有势的人。抱怨什么呢?往上看,往下看,都是注定好的,普通人越努力越贫穷,越努力身上的枷锁越沉重。躺平挺好,人生一世,对得起自己就可以。
@大木目 :我认真读了答主的文章,总结了下你提到的跨越阶层的方法:
1、做自己适合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如果不擅长迎来送往,那就成为”做事的”人而不是”做人的”人。
2、增加自己的宽度。多了解其余的领域,避开人脉和资源的组织。
3、找个三观一致的结婚对象。避免通过婚姻跨越阶层,失败后的后果无法承担。
@匿名用户 (作者):对于我等凡人于红尘之中求生计,话不要多,肯吃苦,长点脑子,再加上注意观察,这样别人才会认可,才会给机会。佛学叫“止语”。
文章二:《很多人并非自己未卜先知去上车,而是阴差阳错地就坐在车上》
作者:圣范锦意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爷爷和我奶奶都是老师,被抓起来劳动改造。
后来,放是放回来了,但生活无助,我奶奶用钻戒和别人换了几件家里能穿的棉衣。
我妈妈的老家,以前有人卖掉了田和地,跑去市区住小楼。
后来,妈妈老家拆迁了,各家各户分了很多房子。这位当时看不起乡下的人家,现在还是住在小楼中,出头无望。
我小时候随着爷爷去上海走亲戚,一家五口人,就住在一间阁楼里,两张床中间就用一个布帘子隔开,毫无隐私。后来老房改造,他们在浦东分了一套房子。
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大城市的人,能待下去,就是一种运气。
你看他有房子,可是你不知道他们曾经多么的窘迫。
我问过奶奶换掉的钻戒有多大。奶奶告诉我,钻戒是不能保暖的。
后来奶奶告诉我。她的爸爸在文革来的时候,一个人躲在后院烧名人字画。就为了全家人能平平安安。奶奶读过书,当过教授。她知道钻戒的价值,可宁作太平犬,不做乱世人。钻戒和棉衣,奶奶选择了后者。
可现在很多人,说自己是普通人,想要住大城市普普通通的房子,想要有普普通通的尊严,吃这普普通通的食品,消费着普普通通的娱乐,有着普普通通的权利。
最后说一声,这个社会人吃人,这个社会不公平。这些习以为常的普普通通的东西,在三四十年前,都是绝大多数人没有的东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很多人并不是自己未卜先知的去上车,而是很多人阴差阳错的就坐在车上。
普通年轻人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出路,路永远都在脚下,只要愿意走,一定有路。而是应该明白,他们想要的那种理所当然的美好,其实根本不普通。
当年在大城市的人,是幸运的上了车。但是动荡的年代,最飘摇的也是大城市的人。
奥匈帝国没有解体之前,住在维也纳是很多奥匈帝国国民的梦想。可当奥匈帝国被肢解后,住在维也纳的人根本没有任何生产资料,那边变成了人间炼狱。这些痛苦,现在住在维亚纳的人,是没法体会的。就好像我曾经无法理解,我奶奶用钻戒换棉衣,我的太外公在家默默的烧名人字画。
我们最看不上的普通,其实并不普通,也不理所当然。
从小到大,每年暑假,我都会听到同一个熟悉的旋律。以前只是觉得朗朗上口,现在我仿佛明白了歌曲的含义。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
精选评论:
@Mr .Po:说的很在理,可是说实话,你家不是普通人。
@开阳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Mr .Po 回复 @开阳:奈何众生贫,何以见书香?
@绝世好豚 :奥匈解体的时候维也纳的人间炼狱有具体资料可以看吗?我刚去那边工作,总有人和我说三年自然灾害的事,我打算拿这个怼他们
@知乎用户qY6yQI:“我妈妈的老家,以前有人卖掉了田和地,跑去市区住小楼。后来,妈妈老家拆迁了,各家各户分了很多房子。这位当时看不起乡下的人家,现在还是住在小楼中,出头无望——”被时代抛弃的“上进”人。
@何老 :唉,父母初中没读完,妈妈现在都在村里务农。是我高攀普通人了,原来我是底层人。
@King :文革时期,钻戒?那个年代有钻戒的阶层可不普通…
文章三:《苟住,但要浪》
作者:匿名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2022年经济衰退期来回答,五个字: 苟住,但要浪。下面详谈
这届年轻人真的很难,完全没赶上好时候。未来五到十年的宏观经济环境非常不乐观,这个任正非也说过了,我们面临的这波经济衰退甚至是大萧条是全球性的,而且很有可能伴随着地缘政治上的巨大风险,这波宏观环境的严寒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95后00后这批年轻人,一毕业进入社会就遇上这种寒冬,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是减少的,就业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这也是为什么出现了百万大军卷考公卷考研的原因。
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竞争一个编制岗位,绝大多数人是要败北的,败北的就要继续复习继续考试,继续考试上岸的概率还是几十甚至上百比一,很多学生可能一晃就在家考公考研了两三年,但还没上岸,这个时候就会非常焦虑,继续考下去还有可能考不上,但不考的话也找不到比公务员更体面的工作,而且因为备考耽误了好几年时间,找市场化的工作也会因为空窗期被hr嫌弃。
而就算这届年轻人很有能力,同时又比较幸运,在社会裁员和失业的浪潮中逆势找到了一份工作接下来要面临的情况也不乐观。因为社会大环境不好,资本家和用人方效益不好,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而潜在的劳动力遍地跑,所以这一批打工人大概率要面临更加不当人的资本家,或者是更加不被当人的用工环境和用工节奏。
钱给的少,活还要996甚至007的干可能会成为近几年的常态。这几年我们将会看到各种层出不穷的单位降薪,但活可是一点都不会少,甚至为了优化掉效率不高的劳动力,会更加变本加厉的强调员工各个方面的服从性,打工人未来五年的生活会更难
当然,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总是要有一些人去牺牲奉献的。不存在只有收益而没有成本的事,区别只在于收益被谁获得,而成本由谁付出。
那么,如果不甘心这辈子就这样了,普通年轻人面临这种大环境还能做什么?
我认为首先,这届年轻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去相信上一代享受了时代红利和收益的人给出的各种人生经验,比如说努力奋斗,好好上班可以致富,未来有无限可能等等。因为你们面临的大环境是截然不同的。
这届年轻人要充分想明白,你们面临的大环境下,劳动力就是贬值的。 表现在和过去的年轻人相比,同等条件下却找不到同等条件的工作,只能接受待遇更低的工作,或者是工作环境、时间精力要求更高的工作。
大部分年轻人如今找到的工作,他们所承担的环节,基本都是纯消耗型的内容,消耗了年轻人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任何自我技能方面或者职场竞争力上的提升。
所以,即使五到十年后,会有新一波经济繁荣期到来,这批年轻人大多数已经三十岁甚至往上,不再年轻,但他们的职场竞争力可能同新的应届毕业生没有太大差别。甚至如果有新型产业崛起,新的工作机会也不会落到这批在这个新兴领域毫无积累的年轻人头上。
有两个建议,是这届年轻人可以仔细考虑并付诸实践的:
第一个建议是认清现实,积极苟住。
认清现实说的是不要幻想自己会平稳的上升,不断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打工就是打工,不需要有那种“公司是我家”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你和资本家就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不要相信“好日子还在后头呢”的画大饼,认真工作,但不要过度工作,锻炼身体,保持一个健康的身心。
积极苟住,说的是在现行的环境下,如果两年还没考上公或者研,家境一般的就不要再继续挣扎了,赶紧先找一份工作,不要过度消费,做好理财规划·,手握存款,存款就是你抵御风险的本
第二个建议是如果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了,就要在稳住的同时还要浪一把。
这个浪,其实是在看不清下一个时代方向时的一种“低成本试错”。 我刚刚已经说了,这代年轻人,靠上班基本没有什么前途。要想把握住下一个时代的方向,只能是在有稳定的大盘下,进行积极的试错。
我推荐几个思路,可以结合起来完成。一个是多读书,读历史读政治读经济读金融,不要看碎片化的公众号文章,去啃大部头只,去培养系统性的思维,培养自己那种能在迷雾中看透真相的能力。
要能清晰的认知这个世界韭菜是如何被收割的,以及如何做能够避免被收割。
读完后还要实践和思考,这个的目的是为了让你对时代的脉搏和机会有更加敏锐的感知。
第二个是在第一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判断的未来有可能有机会的方向,或者是你认知自己有天赋和才能的方向,去做一些副业。
注意,我说的是副业而不是兼职,副业是事业,事业是随着你时间精力的投入,能够为你带来复利效应的。
因此,最好的副业就是你能自己掌握生产资料。我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如果你笔头比较好你就好好写文章,认真经营自己的公众号啊知乎什么的,这个就叫副业。但如果你是给其他公众号投稿,或者是给工作室当枪手,这就不叫副业,这叫兼职,因为这个事情除了赚些外快,并没有给你积累粉丝等重要的资源。
可以多做几个副业,多方向试错。但我不建议尝试成本太高的副业,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副业也会很卷,成功率也很低,大多数普通人都没有承受高成本创业失败的资本。最好是从一些投入低的晶业入手,就算做不成功,也能掌握一门技能,以后失业了也还能凭借技能混口饭吃。这个就是底线思维。
以上两个建议,只针对相对来说人际交往只能力一般,但学习和思维能力比较强的朋友们。毕竟这个世界上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方式的生存之道。
精选评论:
@平平 :知道反而痛苦,无知反而洒脱。
@xiaoshi :还真是这样,我失业之后开始看历史纪录片了。即使对于就业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是对于人的心性还是有影响的。
@青天揽月 :研究历史还能明智的,让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然后再认识世界
@慕宇公子 :能写出如此用心和具备善意的回答,而且还很具有逻辑和智慧,实属难得。一看还是个女生写出来的。果然关注你了。
THE END.
最后,喜欢财迷文章,想了解更多?请在微信里关注公号“JLTCM2016”,或长按扫描下列二维码:
同时,为防止失联,还请关注公号:“九龙塘月兑之家”作为备份。此号将在未来每月推出一篇有趣的润(yi)学(min)视频,同时也会把一些原创文章发这里:
各位还可以在微博、知乎、雪球、推特中关注ID:“九龙塘右眼财迷”。财迷会在这些平台同步发文。
各位也可以在B站(境内)和油管(海外)关注财迷的视频号:九龙塘右眼财迷。财迷暂定会每月发布一期视频。
各位想要了解财迷自己的投资动向(我会把个人投资记录经过处理后发到朋友圈)或者问财迷各种问题,请加财迷微信CMXHHK20(这个号也是用来防止失联的)。同时,财迷也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即时的经济信息(已经加过财迷旧微信号的读者请勿再加,新号旧号内容都一样,否则会被拉黑)。财迷文三俗内容多,各位想要了解财迷分享的往期被删文章,可以从公号下“鼓瑟吹笙”一栏进入财迷QQ群观看。